脱逃罪的犯罪对象是司法机关正常管理秩序,构成本罪的主体是服刑人员或者被执行刑事强制措施的在押人员。如果当事人没有被关押只是执行取保候审措施的,则不构成本罪。根据刑法条款,对触犯脱逃罪的,量刑在三年以下。


一、脱逃罪的犯罪对象是什么?
脱逃罪的客体要件是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管理秩序。所以脱逃罪的犯罪对象是司法机关的正常管理秩序。本罪所侵犯的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管理秩序,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进行拘留、逮捕、羁押、监管是司法机关依照法定条件和程序施加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罪犯的法律强制措施,是保护人民、维护社会秩序,同犯罪作斗争的重要手段,也是保障司法机关司法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环节。接受司法机关依法对其所采取羁押、监管,是犯罪嫌疑入、被告人、罪犯必须遵守的义务。如其不遵守义务而脱逃,就直接破坏了司法机关的监管秩序,妨害了司法机关的活动。

二、脱逃罪的认定要注意哪些事项?
1、本罪的犯罪构成: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限于被依法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被非法关押的人谈不上构成脱逃罪;劳教分子、受行政拘留处分的人,不能构成脱逃罪;被司法机关采取监视居住、取保候审等强制措施的人逃走的,不能构成脱逃罪。关于被关押的嫌疑人脱逃问题,新刑法比原刑法规定严密。
本罪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过失不构成犯罪,其犯罪动机是逃避羁押和刑罚的处罚。犯罪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管理秩序。客观方面表现为从羁押、监管场所或者押解途中逃走的行为。

2、应注意区分脱逃既遂、未遂的界限:逃出了羁押、监管场所,摆脱了看管人员控制,是既遂;如果实施脱逃,在羁押改造场所就被发现的,或者虽然逃出了羁押、监管场所的范围,但在看守人员直接监视下被抓回的,是脱逃未遂。既遂、未遂是量刑的情节之一。
综上所述,有些犯罪分子在服刑期间不接受改造,反而是趁机逃脱,或者是被逮捕后在看守所脱逃的,这样就会触犯刑法,构成脱逃罪。这种犯罪活动对象是司法机关管理秩序,在认定本罪的时候,应当将未遂和既遂区分开来。

相关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部法律(大家知道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法律是什么吗?)
2025-06-24 00:57:31围观 100 人居是什么意思怎么解释(古代“住宅房屋”里面的学问)
2025-06-24 00:00:02围观 100 人邢台有几个县分别是什么(邢台18个县市区名称的由来)
2025-06-23 02:10:55围观 100 人贵港是哪个省的城市啊(广西最大的内河港口城市-贵港)
2025-06-23 00:04:21围观 100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