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剧中经常有这样一幕:某角色因为车祸急需输血,就会有亲属蹦出来大喊“输我的!输我的!”
但看现在的电视剧,有需要输血的环节,直接被告知近亲不能输血。

到底哪种才是正确的呢?今天就来科普一下。
其实在临床医学上是不建议亲属之间互相输血,因为直系亲属之间输血存在很大的风险。
听到这儿,估计会有很大的疑问,只要血型合适,父母输血给孩子,不是很方便吗?
老话常说,“儿子的血管里流着爸爸的血”,既然已经流了,输点也没啥吧?
你要这样想,可就真的危险了!
直系亲属间为什么不能输血?
血液里除了有运输氧的红细胞,还有具有免疫功能的白细胞。
其中一种白细胞叫做T细胞,它相当于来回巡视的保安,会识别和攻击外来物质,比如入侵人体的细菌还有其他人的细胞。

T细胞主要是靠细胞上的特殊蛋白质分辨敌我的,其中一类被研究得比较透彻的是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它好比是细胞的身份证,直系亲属的 HLA 身份证极为相似。
如果T细胞发现某个细胞的 HLA 身份证没见过,就会开启攻击模式。

新鲜的血液里有许多活着的T细胞,在健康人献血几天后,这些脱离人体的T细胞依然具有活性。
输血后,一般来说受血者的免疫系统会清除这些外来的细胞。
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献血者的T细胞会反客为主,在受血者体内存活数月,反噬受血者。

这就是近亲输血的后果,外来白细胞“鸠占鹊巢”,疯狂攻击受血者的身体器官,这就是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
一旦发生,死亡率高达90%,而且无药可医。
它的症状包括发烧、腹泻、肝炎等等。
更恐怖的是,因为受血者骨髓的 HLA 身份证是献血者的T细胞没见过的,输血进来的T细胞就会把骨髓当成外人往死里打,最终导致骨髓被打残失去造血功能,这就是为什么近亲输血死亡率这么高的原因。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捐赠器官时,不是亲属更适合吗?
如果献血者是近亲,近亲的 HLA 身份证和受血者的比较相似,那么就不容易互相伤害,这不是更好吗?
在器官移植的时候,我们常听说“配型成功”,也就是受捐者的免疫细胞不会因为没见过捐赠者的HLA身份证而对其展开攻击。
但输血却是更复杂的情况。
简而言之,亲属输血时可能会出现单向“家暴”;
也就是说,受血者不会攻击献血者,但是献血者却会胖揍受血者。
献血者的 HLA 身份证上写着AA,而受血者的 HLA 身份证是AB,那么受血者的免疫系统会认为献血者是自己人,因为上面都是认识的A。
但是献血者的T细胞却不这样看,因为受血者的 HLA 身份证上有它不认识的B。

这有点像O型血可以给其他血型献血,却不能接受其他型献血的情况。
一旦献血,献血者的T细胞会把受血者的T细胞看作入侵者,但是受血者却把这些进攻者看作亲人而不加打击,宁愿挨打绝不还手,这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所以,如果献血者是受血者的亲属,反而更容易出事,这也是为什么如非必要亲人不能献血,而且血缘越亲,输血越危险。
亲上加亲在输血这条路上是走不通的!
当然了,输血引发的惨案不仅会发生在亲属之间。
同样,丈夫也不能给怀孕的妻子或给以后会怀自己孩子的女人献血,因为这会增加这个女人未来怀孕时产生并发症的可能性。
这是因为,输血也能让一个人对另一个人产生抗体。
妻子接受了丈夫的血液后,遇到丈夫的红细胞上没见过的 HLA 身份证,妻子的免疫系统就“学到了”,会把丈夫“拉入黑名单”,下次再遇到和丈夫类似的 HLA 身份证,就会对其展开攻击。

因此她如果在未来怀孕,而胎儿因为遗传了父亲的 HLA 也有同样的抗原的话,母亲的身体就可能攻击胎儿,造成严重的后果。
比如,母亲的血浆中会产生抗体,这种抗体会让胎儿的红细胞凝集,使孩子患上致命的新生儿溶血病。
以后再看到电视剧中,爸爸妈妈盲目给孩子输血的镜头,可千万要站出来“打假”,因为这种直接输血的行为是非常危险的!
当家人血槽渐空需要加血时,有医学常识亲属的正确态度,应该是积极寻找可以输血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