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即将到来,网友们纷纷开始在微信朋友圈分享自己收到的月饼。但你对这个传统节日足够了解吗?中秋节除了吃月饼、赏月之外,还有哪些习俗、特色和禁忌呢?



冰镜被挂在天上祭月神

说起有关月球的传说,嫦娥飞上月球、吴刚伐桂都“知道”。不过,中秋节的起源并不是因为后羿看到月亮而错过了嫦娥,而是因为人们发现月球上的人们疯狂砍伐树木。 。中秋节实际上是由古代的“祭月节”演变而来。 “拜月”的习俗是由于一些古代国家的人民人崇拜月神而产生的。每到秋分,他们都会准备祭品,虔诚地祭拜月神。



古人绝对是一个浪漫主义者。男女相爱时,常常许诺在月下做爱。他们希望在月神的祝福下获得永恒的幸福。当然,古人崇拜月神不仅仅是为了爱情和浪漫。在古人的理解中,月亮作为夜晚悬挂在天空的天体,与太阳一样重要。在上天崇拜的加持下,月亮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古人在秋分拜月时,常常会种出一年中最好的蔬菜和水果,希望月神保佑他来年的庄稼。



风俗习惯的改变,中秋赏月

然后,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进入了汉朝。这个王朝的出现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因为汉朝时期,中国南北经济文化一体化就开始了。正因为如此,许多地方开始崇拜月亮。可以说,“祭月”的习俗可以追溯到汉代。与此同时,祭月、歌月的习俗也开始出现。

最重要的是,“中秋节”一词在汉代文献中就出现了。中秋赏月、赏月等风俗在全国流行。大概是从唐代开始的。毕竟,在此之前,中秋赏月的形象多见于我国的南方和中部地区,在北方则很少见。



中秋赏月习俗在全国盛行后,感受月亮的习俗也随之流行起来。当然,这也是因为中秋习俗盛行时,唐代正处于艰难发展阶段,文人眼中的月亮通常是浪漫而神秘的。此外,唐明皇帝之后,还流传着杨贵妃为嫦娥的故事。这似乎并不是在宣传中秋节(赏月、赞月)。进入北宋以后,“中秋”时期被正式定为八月十五。这时,中秋节已经开始了。



中秋节日期被限定后,这些年来中秋节的习俗不断发展,人们庆祝中秋节的方式也更加有趣。正如《帝京景物略》所说:

“八月十五拜月时,饼变圆,西瓜碎齿,莲花雕如莲花……若女子有归来的丈夫。为了平安,她会在这一天回到夫家,这天被称为团圆节。”

现在,中秋节的很多习俗实际上都被取消了。唯一统一的习俗也许就是吃月饼。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实际上是传统文化的流失。



一款应该有丰富习俗的月饼

那么,中秋节除了必吃的月饼之外,还有哪些传统活动呢?首先是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经常提到的对月亮的崇拜和赏月。其中,月亮崇拜更为严肃、庄严。人们要准备好月饼和各种瓜果蔬菜,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方向,点燃红蜡烛,全家恭敬地祭拜月亮。然而,这种习俗至今在一些地区仍然存在,许多地区仍然喜欢祭月、唱月。大家围坐在一起看月亮,写诗词文章赞美月亮。



不仅吃月、祭月,还有观潮、猜灯谜、吃山药、敬桂花、喝桂花酒、立中秋、放灯笼、玩灯笼、玩公鸡烧香、舞火龙、烧塔灯、玩兔、听香、追月、祭祖是中秋节的一些传统习俗。

放中秋、扎灯笼、玩灯笼、烧宝塔灯

在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中,摆中秋、放灯笼、玩灯笼、玩拼图、烧塔灯、玩卤彩等都与“灯”有关,灯笼寓意光明、繁荣。其中,立式中秋习俗多在广东。中秋节过后,人们会在高处悬挂各种水果和动物的喜庆灯笼。



届时将呈现琉璃美景,其热闹程度和规模不亚于元宵节。不用说,扎灯笼、玩灯就是一种以灯为媒介的庆祝方式。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塔灯的燃烧。在南方,中秋节要点燃宝塔灯。这些灯笼是村里的孩子们用碎石做成的,然后把它做成了宝塔的形状。有的地区在中心供奉地藏菩萨,或在中秋节后填满树枝、柴火,十分有趣。



至于打鲁子,是过去中秋节小孩子们流行的游戏。孩子们会以柚子壳为材料,在柚子皮的表面雕刻出各种孔洞,然后将蜡放入其中。那里生起一堆火,点着火后,人们就在街上走着,唱着《舒鲁歌》。此外,解谜也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中秋节期间,人们会在公共场所悬挂许多带有拼图的灯笼。大家一致同意抽奖,猜出正确答案的人可以获得一些小奖励。而且由于猜谜语的人多为青年男女,所以中秋谜语在一些地方也被认为是相亲活动,流传出许多爱情故事。



追月、吃山药、敬桂花、喝桂花酒、祭祖。

追月、吃山药、敬桂花、喝桂花酒、祭祖,都与食物有关。除了月饼,红薯在一些地方也被认为是中秋节的必备品。另外,有人认为各种水果糕点、桂花糕点和桂花酒最适合这种场合。因此,中秋节有敬桂花、喝桂花酒的习俗。在潮汕地区,晚上家家户户都会搭台,准备祭品,祭祀已故的祖先。祭祀结束后,人们会将贡品做成可口的饭菜,全家团聚,其乐融融。吃晚饭。在其他地方,有过中秋聚会的习俗,但在聚会之前,不要忘记祭拜祖先,也用贡品做饭。



中秋节后有追月的习俗。有些人中秋节心情不太愉快,所以晚上会邀请朋友或亲戚继续赏月。流行于广东。俗话说:“十五日月亮十六圆”。如果十五天过得不顺利,自然是继续享受十六天。

看波涛、舞火龙、烧香、听香、玩兔。

仍然存在的传统传统(例如观潮)非常具有当地特色。在浙江,中秋节人们不仅赏月,还观浪。今天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个习俗,但其实,中秋观潮的习俗自汉代以来就一直存在。



烧香主要是江苏地区中秋节的习俗。每逢中秋节,人们会用纱布画出月宫图,然后上香点灯,以示庆祝。在北方很流行和兔子玩耍。这个习俗大概是从明朝末年开始的。在“老北京”,中秋节人们会送兔。然而,久而久之,人们觉得中秋节对兔子的祭祀还不够,于是完整的兔子就成了孩子们在中秋节玩耍的玩具。



火龙舞在香港非常流行。每年八月十四晚上,铜锣湾大坑一带都会举行舞火龙活动。本次活动将持续三个晚上。场面激烈热闹,令人看了难忘。最后一步就是听香。烧香是台湾广泛流传的古老习俗。这一天,女孩子们要在家烧香祭拜,请神灵听香。然后它会朝这个方向走,以避免意外或无意中听到。把第一句话记在心里,回家算命,定吉凶。但现在知道这个习俗的人越来越少,即使知道也很少有人实践。



全家齐聚,牢记禁忌

与逐渐消失的习俗一样,如今大多数人并不认为中秋节这个家庭团聚的节日实际上有什么禁忌。第一个禁忌是“非圆形水果蛋糕”。团圆之日,不圆的水果糕有不好的寓意。因此,在这一天,吃水果糕的人都会特别注意水果糕的形状,尽量保证水果糕能够是圆形的。行为。第二条禁令是“乱吃月饼”。有些地方相信“乱吃月饼会害死公公”。然而,现在的人不遵守这个禁忌,不是因为不关心公婆,而是因为太相信公婆了。


在有拜月习俗的地方,忌讳“月光位置”不正确。人们在祭拜月亮之前,会注视着冉冉升起的月亮,然后“拜月”,以表达对月神的虔诚。中秋节虽小,风俗细节却很多。现在中秋节即将来临,你准备好过中秋节了吗?